「斜率看對不對,關乎一個企業的生死,」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語出驚人。看似數學家的語言,隱藏著聯發科奠定手機晶片世界第三、DVD光儲存晶片世界第一的祕密。外界總將聯發科的商業成功,歸諸蔡明介的技術眼光,和切入市場的時機掌握。過去十年來,聯發科總在產品正要快速成長起飛、市場滲透率尚低的時候切入市場,以後進者黑馬之姿...
頭一次,台灣企業成為歐美企業欣羨的創新主角。 以「破壞式創新」理論奠定管理大師地位,哈佛商學院教授克里斯汀生(Clayton Christensen),在《天下》獨家訪談中指出,龐大的消費族群,讓亞洲成為破壞式創新的沃土。台灣具備很好的戰略優勢:靠近市場、了解顧客、又擁有科技,是最有潛力的贏家。聯發科、台積電、華碩、巨大等台灣企業,都是克里斯汀生讚譽有加的「破壞式創新者…
若說商場如戰場,在比拼技術與眼光的全球半導體產業競技場上,有家世淵博、家大業大的名門大家,也不乏身手矯捷、自闢蹊徑的後起之秀,當然更需要任俠仗義、運籌帷幄以號召群雄的武林盟主,而這樣的人物,在高科技舞台上公認非鈺創科技董事長盧超群莫屬,他也是台灣半導體協會(TSIA)的常務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