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繼1997年IBM的「深藍」超級電腦打敗棋王後, 史上最聰明、首部聽得懂人類語言的電腦「華森」誕生了。 IBM每年耗資相當於台灣十分之一政府預算,鉅資投入研發。 華森能否打敗益智節目冠軍?今年的情人節,答案就會揭曉! 華森(Watson)暫停了一秒。 出難題,在美國紅了將近半世紀的益智搶答電視節目《危險》(Jeopardy!)練習賽現場,空氣瞬間凝結。 當主持人用字正腔圓的英文唸出這道題目,華森只有三秒鐘思考。 第一秒,華森分析這句子的文法,確認問題重點在於摩西.戴陽。「戴陽是一個地方嗎?一座城市嗎?一處《聖經》提過的聖蹟?」華森想。 這顯然不夠回答問題。於是華森潛入記憶的深處搜索,開始第二輪的分析。下一秒,他想到一些關於以色列軍隊行動、戴陽的語錄、甚至戴陽喜歡的穿著風格。 華森至此確定戴陽是一位人物。華森的腦海浮現了幾百種可能的答案。他交叉確認腦袋瓜裡各種不同的參考資料,小心翼翼如同小學生考第一次月考。 是眼罩嗎?」華森按鈕搶答。 「完全正確!」主持人興奮地肯定。以色列前國防部長戴陽將軍的左眼眼罩,是他的著名象徵。 但華森一點都不興奮。和其他參賽者不同,華森的語調十分平靜。最棒的是,華森不會感到壓力、更不會緊張。 因為,「華森」是一部超級電腦。 史上第一台聽懂人話的電腦 「這是歷史性的一刻。過去IBM為自己設定的偉大挑戰,包括將人類送上月球、打敗棋王。這次,華森挑戰《危險》益智搶答節目,將揭開人機互動的新時代,」IBM資深副總裁兼全球研究院主管凱利(John E. Kelly)評論。 華森和《危險》益智搶答節目最強的兩位冠軍,將在情人節連續三天的實況轉播電視秀中,正面對決。華森的化身——一顆發光的地球——將夾在連贏最多場的冠軍傑寧斯(Ken Jennings),與抱走最多獎金的拉特(Brad Rutter)之間,二人一機,搶奪高達一百萬美元的冠軍獎金。華森如果贏了,IBM將把獎金全數捐出。傑寧斯和拉特將捐出一半。 這是史上第一次,電腦參加益智搶答節目。人機大戰,真實上演。 「要成為《危險》的冠軍,你必須要博學、要快速反應、還要面面俱到。只有學術訓練是不夠的,你必須對周遭的世界有充足的認識,」《危險》節目製作人弗李曼(Harry Friedman)指出。 要回答一個《危險》簡單的問題,一般電腦要花兩小時。而華森的大腦,由塞滿一整個房間的90台高速運算伺服器、2,880個處理器核心組成,華森的記憶體被灌輸了一百萬本書,包括百科全書、莎士比亞劇本、地圖圖鑑等。每當華森要回答問題時,華森就在漫漫資料庫中火速搜索、瀏覽、對照兩億頁的文字,交叉分析文章段落、確認語意,在沒有連上網的情況下,三秒內回答問題。 「我們一直想打造一個像《星際爭霸戰》(Star Trek)影集裡能和人類互動,幫助人類做出重大決定的電腦,」華森計劃主持人費魯奇( David Ferrucci)說。 自然語言 人工智慧的起點 「和自然語言相較,讓電腦打贏棋王並不會太難,因為棋局再怎麼變化都是有限的、棋步再怎麼多也能預測,」費魯奇解釋。 換句話說,當電腦懂得和人類對話,這是電腦學會思考的第一步,也是電腦科學向人工智慧前進的一大步。 鏡頭轉回彩排賽現場。 在華森令人發噱的回答背後,是IBM每年花上60億美元的鉅額研發投資。60億美元,將近今年台灣政府支出的十分之一。 除了伺服器運算能力的突破,IBM在軟體上更跨出一大步。在資料採礦、商業分析(business analytics)、自然語言處理三項演算法的進步,電腦首次能「聽懂」人類語言,未來將可應用在醫療、交通、金融等領域,例如為醫生提供診斷建議、為信用卡服務中心回答客戶來電詢問等等。華森,為IBM力推的「智慧星球」奠下科技基礎。 「IBM一開始是硬體、半導體、PC公司,後來是軟體公司,明年公司創立滿一百年,IBM又已轉型到服務公司。華森就是這個轉型的最佳的見證者,」IBM資深副總裁兼院士陳自強博士剖述。 然而,在商業分析、智慧系統的全球市場上,IBM並非單槍匹馬、一路領先。 科技巨人搶食智慧商機 這是一場新商戰。 只是,一切都交給電腦,世界真的會變得更美好? 《經濟學人》去年十一月針對智慧系統的特別報導,舉出幾項隱憂。最大的焦慮,來自個人隱私和政府監控。帕米薩諾也公開承認,就連英國作家歐威爾(George Orwell)埋頭寫作小說《1984》的倫敦公寓附近,兩百碼內就有32台閉路錄影機,監控一切。 更長遠的風險,來自於人們過度依賴智慧系統,讓機器、而非人類做出重大決定。美國科技觀察家卡爾(Nicholas Carr)在他的著作《淺薄:網路對我們的大腦做了什麼》(The Shallows: What the Internet is Doing to Our Brains)主張,網路——所有智慧系統之母——將扼殺創意和深度思考。 華森還沒走到那一步。 「他」的首要任務,是在二月十四號起三天內,打敗兩位《危險》的冠軍,證明電腦科學的無窮商業潛力。 這回,IBM再賭一把,賭電腦將打敗人腦。 「華森擁有驚人地廣泛的知識,我們還沒看到華森的任何弱點。很難說誰會贏!」製作人弗李曼吊人胃口。 「華森答錯問題時並不會氣餒,這是華森很大的優勢,」棕髮棕眼的拉特分析。 「但在許多文字遊戲、雙關語的題目上,我很有信心,畢竟語言是人工智慧最大的弱點。我相信人性最終會勝利,」他自信地說。 「和史上最聰明的電腦較勁,當然很緊張。不過華森不是魔鬼終結者,不會誓言回來殺掉我,」金髮碧眼的傑寧斯開玩笑地說。 「而且華森也不會跟我一樣,對於參加比賽感到興奮,我真同情『它』,」傑寧斯俏皮地強調無生命、無感情的「它」。 傑寧斯、拉特都相信,人性或許不能幫助他們在智力上打敗華森,卻能讓他們比華森更懂得享受遊戲的樂趣。 (本文轉載自天下雜誌 第465期 2011/01/26 出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