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李筑音

石克強洞悉市場先機,率先投入台灣的IC設計服務,先後打造了智原科技和創意電子,
他的市場眼光從哪裡來?又是如何讓沒有前例的經營模式開花結果?

談起台灣的「IC設計服務」,創意電子創辦人石克強絕對佔有一席之地。

對投資創業有獨到眼光的他,是台灣兩家IC設計代工公司智原科技和創意電子的重要推手,另外,他也曾經和「另一半」、科技界知名女強人何薇玲,攜手打造台灣的矽智財交易中心(Silicon IP Mall),催生IP電子交易平台。

今年,正好是石克強從美國矽谷回台灣發展的第二十年。在去年底正式宣布退休的他,雖然已辭去創意電子副董事長暨執行長職務,現在仍然是創意電子董事,退居幕後擔任策略規劃的工作。

二十年前的台灣,從來沒有人針對SoC(系統單晶片),創立設計服務公司,甚至連矽谷也少見,對於這個沒有前例的經營模式,石克強為何如此義無反顧、全心投入?

 

只做服務,不做自家產品
什麼是「IC設計服務」?

簡單地說,當晶片結構變得太複雜、造價變得太昂貴,設計一顆新晶片,工程實在太浩大了,於是,設計服務公司出現,他們提供可重複使用的模組,也就是所謂的Silicon IP,就像積木一樣,客戶買回去拼湊,加點創意,很快就誕生新產品。

原則上,設計服務公司只做服務,不做自己的產品,以免代工和自有品牌會產生相互矛盾的衝突。

設計服務的崛起,跟IC應用的趨勢有關。

石克強表示,隨著電子產品的樣貌愈來愈多元,不但要輕薄短小,也要省電,而且還要能同時進行通訊、錄音、照相、影音娛樂等功能,整合晶片的需求愈來愈高。系統廠商(如手機廠、電腦廠)為了因應市場需求,以及應付同業競爭,會希望IC設計公司能在最短的時間,量身打造他們所需要的晶片,但是IC設計公司提供的晶片往往同質性太高,對系統廠商來說,很難創造出產品的差異性。

另外,由於晶片愈做愈小,製程愈來愈高階,像SoC這樣的技術,所需要投入的成本變得十分可觀,新創的IC設計公司若是沒有足夠的「本錢」,其實很難生存。

石克強認為,正是因為一般的IC設計公司無論在技術上和成本上,都將無法滿足下游客戶的需求,反而成了設計服務業者的商機。

創業四年才有營收入帳
時間回溯到一九九○年,當時石克強已經在矽谷打拚了二十年。擁有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電子工程博士的高學歷,有過創業經驗,也累積不錯的收入,但是他卻決定回台灣創業,一心就是想做SoC的設計服務。

從美國返台後,石克強先是擔任全球最大EDA自動化設計廠商益華電腦(Cadence)台灣區總經理,試圖說服益華投資IC設計服務,但沒成功。

一九九三年,他在時任聯電董事長曹興誠及總經理宣明智的支持下,成立台灣第一家提供ASIC(客製化IC)設計服務的智原科技,因為有聯電製程做後盾,幾乎是「開張第一天就賺錢」,一九九九年上櫃時,還一度以三五二元的高價,超越華碩電腦,成為當時的新股王。不過,也因為智原在ASIC的設計服務領域做得很順利,同時聯電也決定由IDM轉型做晶圓代工,需要與智原做更密切合作,石克強選擇離開智原,在一九九七年,和鈺創科技董事長盧超群、清華大學研發長的林永隆,一起創辦了創意電子,專心投入以更先進製程技術為主軸的SoC設計服務。

或許是石克強的腳步邁得太快,走上市場之前,創意電子成立之初,業務並不熱絡,但是創業股東都很相信石克強的市場判斷,因此在資金方面,「子彈」充足,終於在第四年才開始有營收入帳。

台積電入主,創造「四贏」
石克強坦言,創業頭幾年,的確很難熬,背後支撐他的是一股堅定信念──SoC絕對是未來的趨勢。有著北方人直爽性格的石克強說:「成立創意電子是播種,如果只是為了賺錢,直接成立設計公司,速度更快。」

而石克強的堅持,終於也開花結果,二○○三年,投資一向相當謹慎的台積電,選擇入主創意。

石克強回憶,當時是因為IC製程愈趨精密和複雜後,台積電為了深化客戶的服務,而投資創意,一起做IC設計服務,而台積電原有的設計部門團隊,也有一部分人員轉移到創意,像創意現有五百多名員工中,其中有六十多人來自台積電。

石克強表示,有了台積電的奧援,創意不必自己蓋晶圓廠,只要把設計圖設計好,交給台積電就行了,而台積電也可以透過創意,將最新進的製程介紹給客戶。

在台積電製程和產能支持下,系統商只要提出需求,從設計晶片電路、Silicon IP、光罩電路等藍圖,到安排代工生產晶圓、封裝、測試等製程,都可以交由創意代辦,這就是石克強所謂「虛擬整合大廠」的夢幻經營模式。

隨著台積電在高階製程不斷升級,創意在先進製程(九○、六十五及四○奈米)的設計能力領先同業,這些先進製程占二○○九總營收三十四%,目前也開始進入二十八奈米的技術研發。

有了台積電這位「富爸爸」的「加持」,創意的身價更是水漲船高,二○○六年,創意掛牌上市,短短兩個月股價就翻了六倍,本益比超過一百倍,引起市場震憾。「沒有台積電,就沒有現在的創意,」石克強強調,不論是技術上或股價上,創意和台積電的合作,不但雙方受惠,客戶和股東也都是贏家,「其實是『四贏』,」他笑道。

發展矽智財交易中心 成效不如預期
雖說創辦的兩家公司成績有目共睹,回顧自己一路創業的歷程,石克強仍自謙地說:「還不算成功。」

遺憾之一,就是他曾經大力推動的IP MALL,成效不如預期。

二○○五年,擔任創意電子執行長的石克強,結合產官學界力量,推動台灣第一個矽智財交易中心(Silicon IP MALL),冀望結合海內外矽智財於一個電子平台,加速Silicon IP的流通與使用,並縮短設計晶片的開發時程,提昇台灣半導體的核心競爭力。

這個平台的立意雖佳,然而成立之初,就有IC設計業界人士質疑,會有誰能慷慨割愛,把攸關自身競爭優勢的關鍵Silicon IP技術拿出來交易。因此,平台雖然建構完成,卻幾乎沒有交易。

「不願互相分享、互挖牆腳,整個產業的生態就是如此,這也是目前台灣IC設計服務發展最大的瓶頸,」石克強表示。

台灣仍有人才優勢
眼看著大陸近年也積極發展半導體產業,加上今年初台灣政府開放半導體西進大陸,兩岸產業競逐的態勢也益加明顯。

創意電子近年積極佈局大陸,在上海設有分公司,二○○九年大陸市場已占總營收七%,高於台灣市場的五%。

石克強分析兩岸的競爭力表示,若以產值來看,大陸很快就可以追上,但論設計能力,目前來看還差很遠。

此外人才素質,大陸現有的海歸派多屬年輕一代,比起二、三十年前那群在美國矽谷身經百戰,再回到台灣的高科技菁英,論實力、歷練還差很遠。

現實條件下,大陸市場規模和人才數量遠比台灣大且多,長遠來看,台灣若不能在既有基礎上,加強矽智財(Silicon IP)、IC設計,建立完整的半導體產業供應鏈,吸引全球晶片設計者使用台灣矽智財,難保終有一天,「全世界想到設計服務,不是想到台灣,而是想到中國。」石克強語重心長表示。

採訪結束前,談起自己二十年前回台灣的決定,石克強表示,「當然不後悔」。除了「落葉歸根」,更重要的是,他實現了在台灣發展SoC的夢想,而這份夢想還在持續發光發熱中。

(引用自工研院資通中心專刊 下一波晶片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