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觀點:李鍾熙

從民國89年起,工研院系統晶片科技中心就是建構台灣科技島的重要推手,是在時代洪流中開創科技創新的領頭羊,更是科技與商化結合的稱職媒介。

儘管科技的潮流不斷更迭讓生活型態有了重大變化,生活形態的改變又影響了產品發展的主流,工研院與晶片中心始終跑在科技的最前方,不但意圖在每一個世代的市場中,打造核心競爭力,更要讓科技創造經濟價值。

1976年工研院成功引進美國無線電公司RCA的半導體製程技術,奠定了台灣半導體產業的根基,1979年衍生成立了聯華電子,1987年衍生了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開創全球第一個晶圓代工製造營運模式,聯電、台積電正式為台灣科技輝煌的歷史揭開了序幕。他們,都來自工研院。透過研發成熟的技術移轉,工研院協助企業開創新機,更是產業創新的開路先鋒。

而2001年成立的晶片中心不但是技術的開拓者,也是業界最好的夥伴,透過與研發廠商密切進行合作開發,從建立以來深耕於發展SoC(System-on-a-Chip)設計技術,技術發展聚焦Wireless Communication SoC與Application Processor SoC,藉由發展取決勝負的關鍵技術,朝向世界級的SoC研發中心邁進,更以再創台灣半導體產業新契機為己任。

高價值的創新來自看得比消費者更遠
科技不斷翻陳出新,每當一個創新商品上市就重新定義了科技的遊戲規則,市場也將重新洗牌。而中國、印度的興起,亦造成半導體區域性的供給與需求發生變化。因此,工研院近年來為了成就高價值創新的使命,在策略規劃及執行上都以消費者的角度出發,站在需求與服務的立場,努力地從追隨者轉變為先驅者。就如同 iPod的成功,不是來自於多艱深厲害的技術,而是來自全新的音樂播放模式,更簡單也更貼近人性。科技加入巧思的創新就能帶來價值。

在全球化激烈競爭的挑戰下,台灣的產業未來勢必要走向產業升級、研發新技術、創造新產業,才能夠提升競爭力。科技的創新已成為國力指標,更是國家經濟發展、國家競爭力的基礎。面臨全球化的激烈競爭,工研院與晶片中心站在產業的前鋒,由生活需求出發,從服務端構思新科技,懷抱著挑戰不可能的勇氣與決心,開創發展新的關鍵技術以創造經濟價值、帶動產業發展。科技將由應用面驅動,以開發新運用,並以破壞式創新為產業產生價值。

傾聽市場需求才能搶得商機
台灣完整專業的產業垂直分工體制,可說是台灣發展出獨特的營運模式,上下游緊密結合形成完整的產業生態圈,若整合運用設計、製造、封裝、測試等之領先優勢,強化高附加價值的晶片技術與軟硬體技術之配套發展,將能打造優質的數位生活新面貌。

工研院一向致力於推動前瞻研發、活化科技應用,積極推動整合聚焦及國際合作,從需求出發藉以掌握未來的產業趨勢,預見產業的新脈絡,並掌握龐大的數位生活商機。市場決定技術,只要市場有需求,技術就能被開創,因此工研院亦十分積極結合跨領域的專才,如投入生物晶片的研發,需要生物技術加上半導體的技術,透過工研院旗下不同的研究領域,就能串聯不同長才,進而激盪出不同的火花。

愛迪生可說是最有名的發明家,他發明了留聲機、電燈、電影,甚至建立了整個現代化電力供應系統,一生共計有1093項美國專利,可說是點燃了二十世紀的科技之火。但愛迪生興趣太廣,選擇不做什麼,比選擇做什麼更困難。他的發明常常是一個接一個,卻無法集中力量將一個新發明推廣至商品化。

要做第一,不專注,很難獲勝。由於晶片的應用主要運用在電腦、通訊、消費性電子上,隨著通訊科技的發展與電信自由化的開放,全球通訊設備與服務的市場產值均呈現大幅成長,通訊將成為未來的主要趨勢,也將是我們發展的重點,晶片中心以創造經濟價值、帶動產業發展為目標,從建立以來便致力於深耕發展SoC設計技術,技術發展亦選擇聚焦Wireless Communication SoC與Application Processor SoC。我們持續專精於下一代技術研發,科技創新進而成功的商品化,便能取得國際的領先優勢,協助企業增加市場價值。

預約台灣下一個科技黃金十年
由於促使我國半導體產業轉型成以設計創新為主體的高附加價值產業之階段性任務已告完成,2010年1月1日起,原「系統晶片科技中心」將與「資訊與通訊研究所」合併。

在未來,我們仍將秉持「追求創新,創造價值」的原則,專注於結合系統應用與製程技術之技術整合,強化跨領域的合作更進一步加強通訊、資訊、光電、電子及生醫之應用與跨領域的技術整合交流,讓通訊的無限可能全面便利大眾的生活。

我們已經準備好擁抱下一個黃金十年,面對國際化環境的改變,越勇於挑戰,越能從中學習吸收,而熱情就是最好的學習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