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黃靖萱.王曉玟 研究/賴建宇

創業,難嗎? 台灣新設公司佔公司總數比例,20年跌了超過一半; 創投投資金額只剩2000年的不到一半, 誰,是這波創業低潮中的贏家? 《天下》快速企業50強, 搶先解讀創業三大趨勢──更小、更快、更混血跨界, 教你挑對創業路、選對潛力股!

從施振榮集資一百萬創立宏碁、郭台銘黑手變頭家,到新一代網路與文化創業家,30年來,台灣靠著一波接一波的創業精神,登上全球第18大經濟體、第16大貿易國、科技創新輻輳點,讓中國、韓國、新加坡欣羨不已。
「創業精神不但大幅提高資源產出,更開創出一個新市場、新顧客階層,」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清楚定義,創業家並非只是創立「新」組織,或是將原來已做過的事做得更好、追求經濟的均衡與最佳化。創業家,是在原本經濟體裡做些與眾不同的事,從事「創造性的破壞」。
和過去的創業相比,台灣新世代創業家活躍的領域,從半導體、面板,走向生技醫療、精緻農業、網路服務、文化創業。
創業所需的本領,從單純的技術擁有者,轉變到跨界、多方整合、與更高的知識技能含量。更大的改變,來自創業模式的精緻、複雜化。
「現在聰明的創業家一開始就知道要去找比較有價值的股東,而不是親朋好友湊湊幾百萬,」普訊創投總經理何正卿觀察。例如,太陽能股王推手蔡進耀三年前創辦宇通光能時,就是用策略聯盟來定位股東結構,光寶作為下游客戶、漢民作為設備供應商、普訊作為策略投資伙伴。
創業不但為台灣經濟添柴點火,也是台灣社會階級流動的主要推手。不過,近年的統計數字顯示,台灣的創業熱情,表面上似乎已冷卻下來。
台灣新設公司佔公司總數比例,從1992年創下歷史高峰的13.3%後,一路下滑到去年的5.5%。新公司不但比過去少,也比過去小。新設公司資本額佔全部公司資本額比例從1995年的5.9%,驟減至去年的0.6%。
「整個社會的氛圍希望孩子安穩就好,孩子就容易怯志,」時代基金會執行長徐小波觀察,一個創業型社會,就像一串珍珠項鍊,從創投、資本市場、新公司、進取精神、中小企業、全球化企業、研發、智財、技轉、再回到創投,珠珠相連,每一顆珍珠都不容遺落。
現在,這串珍珠項鍊裡「進取精神」不若過去耀眼,「創投」這顆珍珠,也黯然無光。
台灣在1996至1999年四年之間新設立了144家創投,但在過去四年,新設立的創投只有區區8家。每年投資金額從2000年約300億台幣攔腰砍半,下降至去年的136億台幣。
好消息是,台灣大企業愈來愈懂得內部創業,自行吸收了許多新創公司的機會。

快速企業五十強看創業趨勢
美國重要智庫布魯金斯研究所,將高速成長的新創中小企業,稱之為「瞪羚企業」,瞪羚跑得又快又久、反應敏捷。只有5%的新創事業,最後能成為「瞪羚」。美國最具競爭力的跨國大企業,如Google、蘋果電腦等公司,都曾是馳騁在創業草原的瞪羚。
從《天下》剛出爐「快速企業50強」的榜單,也發現新的創業火苗。在成長最快的50家中小型企業中,有20家是在過去15年內新創立,比例高達40%。這些台灣瞪羚,透露出小資本、高技術門檻、跨界、靈活敏捷的創業趨勢。

趨勢一:更小──小資本、高技術門檻
「快速企業50強」中,只有3家企業資本額超過10億,但每家企業都在高進入門檻的產業裡,賺知識技術財。
今年的榜單上,有高達10家生技醫材公司入榜,是表現最搶眼的產業之一。生技醫材是行政院六大新興產業之一,也是典型以高知識含量取代高勞力密集的創業。
時勢造就了生技醫療產業。極端氣候,新型疾病頻繁爆發,使得相關企業迅速擠入快速企業贏者圈。
去年,新流感疫情爆發,小兒科門診人滿為患,國內最大的水劑藥廠晟德成為最大獲益者。晟德營收來源超過90%是兒童口服藥,在國內市佔率近70%,是台灣重要的感冒藥藥廠。晟德也已切入精神用藥的水劑,更透過轉投資,持續研發蛋白質藥、細胞單株抗體藥等新興重要藥物,成長潛力還沒完全釋放。
同樣在H1N1造成的恐慌下,不只每個家庭必備耳溫槍,每棟商業大樓、每間企業,為了應付每天龐大的進出人潮,更準備不只一支的額溫槍。量產出一秒耳溫槍的熱映光電,逆勢突圍。
除了急性感冒發燒病症,高齡社會下的長期慢性病及居家醫療的發展,更是潛在商機。包括製造糖尿病患者所需的血糖劑、試紙的五鼎生技,及生產用於洗腎及其他治療所需的TPU導管、藥用軟袋、血管內治療耗材的邦特,毛利率都接近40%,躍升為高速成長的「瞪羚」。

趨勢二:更混──跨界混血 「混」出新利基
跨領域的「混血企業」,也是新創事業的重要特質。第22名的寶一科技,就是血液裡流著航太工程、機械模具基因的混血企業。潛力之大,足以讓台南黑手老師傅手焊的冷卻片,打入空中巴士引擎的供應鏈。
快速企業第30名的璟德電子,總經理簡朝和在清大材料所、MIT、美國鋁業浸淫陶瓷材料30多年,當他在清大研究所專研陶瓷粉末時,別人都笑他:「學陶瓷,怎麼不去鶯歌?」但結合了陶瓷材料、電路設計的璟德,靠著獨家陶瓷配方和低溫共燒陶瓷技術,做出一片比小指甲十分之一還小的白瓷手機天線模組,成為聯發科不可或缺的關鍵伙伴。盛滿一個湯鍋的手機濾波器,價值就能買一台Camry汽車。
高毛利產品,讓璟德成為「快速企業50強」去年稅後純益最高的獲利王。

趨勢三:更快──靈活敏捷 拋棄大量標準化
有趣的是,寶一和璟德都走出了台灣科技產業過去賴以起家的大量製造,摸索出少量多樣、高進入門檻、高淨利的產業新內涵。
寶一相中的飛機引擎CFM56,用在波音七三七和空中巴士,一顆造價500萬美元以上,一年不過一千多顆,需要的冷卻片不過10萬多片,但少量多樣、高度客製化。好處是,敏感度高的零件,替代性低,合約一簽簽5年,價格多半10年不變。
而璟德擅長的陶瓷高頻通訊元件,絕大多數都非標準化產品,只要聯發科手機電路板規格一改,璟德就要跟著改。一個手機通訊模組,就有多達20多種產品。客戶要新手機天線,璟德三天內就交出手機天線和與耳機匹配的電路設計。
「就是別人做不來的我才做。人生不是在找number one(第一),是找unique one(唯一),」曾在清大教書的簡朝和說。
瞪羚企業另一項優勢,就是能快速找到新利基市場,奔馳到另一片新肥美草原。
快速企業第44名的通嘉科技,8年前切入佔全球兩千多億美元半導體產值不到5%的IC設計,再從IC設計中選擇了過去冷門的類比電源管理IC設計,在利基市場衝出活路。
近年來,在節能減碳的趨勢下,電子產品愈發重視效率,為了降低家電、電子產品的能源損耗,電源管理IC的需求急速起飛。
「這創業題目看起來窄,電源管理IC一顆不過0.15美元,但電源管理有趣的地方,就是可以跨足的領域幾乎無窮,可長可久,」總經理李皓民說,通嘉最初只出貨給技嘉的主機板,但只要在電源管理這個利基市場立足,日後能延伸到數位相機、LED燈、電視等新領域。
創業的美夢還要繼續燃燒。不論是在台灣,或在中國;不論是在科技、生技,或在文創產業,台灣的瞪羚創業家傳奇,還會不斷寫下去。

快速企業第1名 日友環保
醫療廢棄物
從台灣收到北京

《天下》快速企業50強榜單上的第一名,是家營收只有二億四千萬,由潤泰集團轉投資的日友環保,同樣是搭上成長關鍵字「醫療」。
日友環保有90%的業務是處理醫療廢棄物,全台灣的診所中,有半數近7,000家,都是日友的客戶,大型教學、區域醫院及洗腎中心更是日友最重要的營收來源。
這是個頗具爭議的產業,在潤泰取得主導權之前,日友也曾因不當處理受罰。但現在的日友,從前端的廢棄物收集,到後續的運送處理,已經變成廢棄物處理領域裡的模範。
為了避免被醫院的廢棄物感染,日友提供不鏽鋼製的子車給中、大型醫院使用,並將子車置於冷藏設備中,當清運時,由升降機直接推上冷藏貨車,完全隔絕人員和廢棄物接觸的機會。
這產業最難以監督的部份,其實是在上了清運車輛後,廢棄物去了哪?被怎麼處理了?即使醫院委託給合法廠商,但廢棄物若沒有被合法處理,環保稽查單位一定先循線找上醫院,釐清責任前,醫院的名譽已經被傷害了。
日友所有的清運車輛上,都安裝GPS,讓環保署隨時監控車輛的路線。
在日友自行開發的系統裡,還能看到幾點幾分,這輛車裡載運了A醫院數百公斤的廢棄物,幾點幾分,再裝上B診所數十公斤的廢棄物,以及中間行經的路線。若是客戶想確認委託的廢棄物被確實處理,還能透過網路看到這些廢棄物完全進焚化爐裡燒掉。
「我們的東西不會在中間不見,」日友環保董事長張芳正說,所以在SARS期間,日友被行政院指定為全台灣唯一處理SARS醫療廢棄物的廠商。
日友的觸角還已經伸向對岸北京。日友取得北京處理醫療廢棄物已核發的二張執照之一,有近6,500家醫院加診所等衛生機構的北京,將是日友另一大成長動能。

快速企業第22名 寶一科技
台南黑手
打入空中巴士供應鏈

高溫35度,台南新營工業區,寶一科技廠房裡,在從事溫度更高的工作。師傅們專注銲接超合金材質的飛機引擎燃燒室的前套環,不時冒出高溫火花。這個直徑約120公分的零件,到這個階段前,已經花4個星期,經歷了8個製程,之後,再花5個製程,就能走完長達6個多星期的製程,運到法國,裝到波音七三七的CFM56引擎內。
寶一是唯一做到全球三大飛機引擎廠生意的台灣企業,百分之百生產飛機引擎內較難製造的高溫段零件。飛機引擎的零件根據敏感度,從N1到N4分為四個等級,N1指當這零件出現瑕疵,引擎100%會出問題,N2零件則影響引擎品質80%。目前,寶一已經做到N2零件。

高技術門檻 訂單一簽十年
因為認證的過程耗時費力,一旦成為引擎零件供應商,關係都能持久,因此,寶一從不缺訂單,每次合約一簽都最少5年,最長達10年。
但寶一卻亟缺後勤管理。「我們的交貨達成率,一直落後訂單2成左右,」寶一科技董事長曾煥明坦承。每次客戶提出報價需求時,寶一必須分析並做出樣品才能估價,然而手工製的模具,都靠師傅修模,往往修出來的尺寸都跟藍圖不符,只能不斷試誤,有時一試,就超過客戶限定的時間。
為了將模具經驗轉為核心能力,寶一向外尋求深耕技術。先和成大機械系特聘教授李榮顯合作,一年花一百萬租用成型軟體,和教授同步輸入資料,用電腦模擬模具尺寸及形狀,修正變型量。連「銲接」,都找了中正大學機械工程系教授敖仲寧合作。
原材料上,寶一也和工研院及生產特殊鋼的榮剛合作開發鎳基合金,期望能在台灣建立航太原件的供應鏈。
當初願意投資虧損中的寶一科技,董事長曾煥明的想法很單純,「如果可以投資一個不需要往外移的產業,也滿好的。」

創業傳奇1
鈺創盧超群vs.地圖日記郭家兄弟
愛台灣,那就創業吧!

原本,三十歲就發明超高速記憶體細胞的盧超群,只要繼續待在IBM紐約的實驗室,就可以等著美國國家工程院士的榮耀落到自己頭上,少年得志後,愜意一生。
但當盧超群37歲時,80多歲的科技教父李國鼎對他說,「你是台灣養大的,怎麼去IBM錦上添花?國家需要你,怎麼不做雪中送炭的事?」於是,在工研院電子所第15所,盧超群帶著200多個碩士生,創辦了鈺創。
果然,次微米計劃,三年內讓台灣躋身全球半導體領先群,一下子跳躍四個技術世代,並開發出台灣DRAM、SRAM、邏輯設計三個產業。
鏡頭轉回台北。民生東路一棟大樓內,白髮李國鼎的相片高高懸掛,斜對面的辦公室,是台南孩子郭書齊、郭家齊創業的社群網路網站地圖日記。
三年前,27歲的弟弟郭家齊,晚上補習GMAT,早上就窩在忠孝東路的星巴克裡,三杯熱拿鐵,伴著他看落地窗外川流而過的人潮。他突發奇想,想到結合社交功能和地圖,讓好友隨時隨地都知到你身在何處。現在,地圖日記已有110萬會員,每個月,地圖日記會被觀看1.6億次,今年上半年開始獲利,八月還要推出最夯的網路團購。
這一對小時候打芒果、抓蠶、在建築工地玩磚頭的兄弟,從沒想過自己會創業。「一開始沒人相信,我們一定要證明自己,」33歲的哥哥郭書齊,從創業中,實現了自我。

創業傳奇2
IC設計教父蔡明介vs.石斑魚創業家謝清輝
賣魚比賣晶片更賺

當時,47歲的蔡明介,帶著20多人的多媒體小組,從聯電獨立出來,希望將光碟機的IC設計做到世界第一。如今,手機晶片出貨量高於諾基亞的聯發科,已是破壞式創新的企業典範。
蔡明介的故鄉,屏東。魚塭的波光閃閃之間,整潔的鐵皮屋裡,古老吊鐘鐘擺緩緩款擺。臉孔黝黑、愛魚成癡的謝清輝,就在這裡複製海洋,他發明的生態循環系統,不必換水,在室內就能養殖高價的海水魚石斑魚。紅色魚鱗上綴滿藍色斑點的美麗東星斑,1公斤可以賣到1,600元,毛利比聯發科晶片還高。
謝清輝在海洋大學漁業系二年級時,和睡在下舖的室友張永聲,用大同電鍋煮青菜豆腐湯,饅頭夾肉鬆,邊吃邊談到未來創業,張永聲要做行銷管理,自己負責技術。「創業13年,前8年都是虧損,」辭去德記洋行年薪千萬、總經理工作的張永聲,和謝清輝一起創立中華海洋生技,無怨無悔。現在,中華海洋生技的生態循環系統已整廠輸出到汶萊、馬來西亞、中國大陸,公司營收將近一億。
(本文轉載自天下雜誌 第451期 2010/07/14 出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