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產業論壇高峰座談紀實
主持人:天下雜誌總編輯 吳迎春
與談人:經濟部長施顏祥、資策會董事長史欽泰、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理事長蔡力行

挑戰與機會並陳的未來
經濟部長施顏祥:我們都知道半導體產業是台灣的寶,我們也都覺得台灣有半導體產業真好。所以,如何珍惜這個產業並且讓他持續發展,是國人共同的期待。在這個產業中,台灣有世界第一的晶圓代工、封測,還有世界第二的IC設計,我們很肯定,這個產業還會有下個黃金十年的發展。

近年來,政府積極推動的六大新興產業加上四大智慧型產業,其中如醫療便有許多都需要半導體的技術、產品、服務和系統去支撐,而綠能產業要做節能減碳、自動控制,沒有電子設計、半導體的零組件在其中,要提高效能也是不可能的。可見,我們的六大新興產業想要大力發展,半導體產業都是非常關鍵的角色。

再以四項智慧型產業中的智慧電動車為例,眾所皆知的是車用電子越來越發達,價值越來越高,其中有多少是半導體的機會在其中。此外,四項智慧型產業的智慧綠建築,中間的溫控、聲控、光控,也都需要半導體的應用。

由此可見,台灣為何會選定這六大新興產業與四大智慧型產業為方向?事實上都與我們有堅強的微電子與半導體產業作基礎有關係,未來當我們朝向更整合、更有價值的方向走,對半導體產業當然有更大的展望。

資策會董事長史欽泰:半導體確實是台灣很重要的產業,在全世界也扮演重要的供應鍊角色。雖然我們現在面臨著如林百里董事長所說的,未來新科技、新平台與新世代的衝擊,確實都在改變著商業的模式。但是,不管未來消費者使用什麼樣的設備,他一定都還是需要用半導體,而且我們也看到,這些整合的產品也都並未減少半導體的使用。因此,未來無論系統或服務如何改變,半導體產業核心的價值不會改變,但是怎樣提升我們的價值,在應用上取得領先,反而是關鍵。

我還記得,有一年日本NEC的總裁SASAKI(佐佐木)先生在演講中談到,他對於當時取得半導體領先地位的NEC如何邁向下一步以保持領先感到非常憂心,他談到:「半導體的成長,每一波都是一個全新應用的發生,過去帶動的是網路、電腦,但是下一步呢?」
而今天,蘋果帶來的改變,使半導體產業重新發現過去比較少著墨的系統應用端,這是台灣過去專注在硬體時所看不到的價值。尤其,當未來所有的設備都成為IOT(物連網)的一部分,進入一個超出我們預期的世代,這其中還包括了軟體的創新,都是值得我們注意的。而無論是這些應用將發生在能源、醫療、交通,所有政府所提出來的這些新方向,都已經不再只有硬體,而是有很多的應用在其中,前途一片光明,但我們需要掌握未來的方向。

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理事長蔡力行:誠如與會講者所提到的未來願景,我也請大家想像一下,未來我們每天早上要量血壓的時候,也許是吞一顆半導體做成的膠囊,所有資料就透過通訊傳到了一個醫療的雲端,全球每天如果有2億人口使用,這是多大的市場?這個技術當然不容易,但是如果我們不去往難的、有技術門檻的方向移動,怎麼能創造價值?畢竟,就如同張董事長所說,就算山窮水盡疑無路,我們的半導體產業總是能夠找出柳暗花明又一村,這些年來我們就是這樣克服一個又一個的挑戰。
看未來,我認為能源是半導體產業的一個重要方向。

人才為產業根本
經濟部長施顏祥:談到人才的移動、流失和延攬,確實是近期很熱門的話題。我們也積極與學界、企業等各個方面積極在研討中。人才問題的重要性,大家都有所警覺,但是如何面對和解決?我提出幾個觀念和做法給大家參考。

對企業而言,無論人才是國內或國際的流動,想要吸引到好的人才,還是要看你提供的待遇,台灣半導體產業的規模與競爭力都已經是世界級,因此如果產業本身能提供世界級的條件給去吸引一流的人才,那麼確實應該這麼做,至於周邊配套的法令與規定,則是政府該做的工作。

其次,與產業相關的單位,如中央研究院、工研院,包括學校、學術單位、研究機構等等,因為受到法規的限制,而在人才聘用、延攬的條件上無法與企業界競爭,則是越來越嚴重的現象,未來如何讓他們有更好的條件、更寬鬆的限制,政府則有很多可以努力的方向,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們會看到更多鬆綁,對人才的吸引發揮助力。

資策會董事長史欽泰:談到人才,我認為問題在於 Miss Match,而不是質的問題。根據我一位台大電機系畢業,長期在國外發展,並且曾任職於IBM、Intel等公司的同學觀察,他們在面對很多問題,需要解答時,都會從台大、清大老師的研究報告中看到很好的觀點,找到解決方案,可見我們有很好的學術實力。

那麼,在台灣企業與台灣的大學間的這個差異要怎麼去拉近?事實上,我們也看到一些改變在發生。聯發科、台積電、台達電等等公司,都開始在學校設立共同研發中心,透過這些互動,提升學生的訓練。

過去,我們在科學與技術上的投資比較多。但是我到了清華大學管理學院時就發現到,我們的學生在管理和軟實力上的差距比較大,因此他們在企業內能創造的價值就比較低。從另一個角度反映出來的,也就是台灣企業雖然能夠做出所有蘋果產品的元件,但是我們卻無法像蘋果一樣,賺到這麼高的利潤。因此,整個台灣產業應該要從過去把東西做好、做快、做便宜的生產能力之外,去思考怎樣讓生活更好,也就是進行典範的轉移。放在教育上,就是我們要把重點放在價值的創造,並且有更多元的思考,例如過去我們認為學生不應該玩 GAME,但是現在會玩 GAME的都是很會賺錢的,我們的思維必須整個改變,因為價值的創造是更重要的。